专业生产茶叶盒-茶叶包装盒-五大短板制约中国包装印刷仍属第三世界
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年,中国包装工业一路超英赶美,从改革开放初年产值500亿到如今的14000亿,其成就堪称举世瞩目。
可是,中国虽然贵为世界第二的包装大国,但几大短板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也让中国的包装印刷工业停留在第三世界水平。
包装行业鲜有创新成果
中国包装工业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年产值12000亿的世界第二大包装大国。近年来,国外同行不断研发出一些新型包装,比如戴尔的竹塑包装、AirCarbon的负排碳包装,澳大利亚Plantic公司的可生物降低的塑料包装,德国BASF推出的降解聚酯树脂薄膜。然而,中国无论是包装企业、研究机构,还是高校,都鲜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造成中国企业缺乏创新成果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则由于中国的包装企业不太重视产品和材料的研发,行业老板们大多热衷于把企业做大,对行业未来缺乏深入思考与长远规划。
人均生产效率低下,人工高涨令行业举步难艰
目前,大多数企业高速化、自动化设备并不多,有些彩盒包装企业甚至停留在人海战术阶段。而国外一些先进的包装企业在人均生产效率方面远超我国。
德国KLINGELE集团下属的纸箱厂 ,一条2.8m门幅的BHS瓦线,仅由5名员工操作生产,印刷机每台1-2人操作。 ALLARD纸箱厂整厂全部用马田物流运输系统布局,智能化控制,配有一条BHS2.8m宽幅瓦线,设计速度300m/min,实际使用速度179m/min,4人操作,每天2班制,可月生产1500万m2纸板。
2008年以来,中国包装印刷企业普通员工的工资由1000多元涨到3000-4000元。不仅如此,随着社保缴费基数的不断提高,企业为员工支付的“五险一金”也大大加剧了企业的负担。近几年来,中国的包装印刷企业在产品价格下挫、人工成本高涨的情况下,纷纷破产倒闭,行业进入大洗牌阶段。
企业在技术上落后
包装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设备方面,但恰恰在包装设备的研发技术方面,中国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1995年,当世界进入彩色印刷时代时,中国的包装印刷机械可谓一片空白,国产的包装印刷设备整体落后国外三十年。进入二十一世纪,当以上海电气和大族冠华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传统的胶印设备领域奋起真追并取得不错成绩时,行业已然进入了数字时代。
目前尖端数字印刷技术主要为惠普、爱普生、理光等美日企业掌握,中国的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改开前,这句话可谓中国包装设备领域的真实写照。
行业国际品牌太少
在包装业界,各国都有一些知名的包装品牌,如日本的凸版印刷和联合包装,美国的当纳利和国际纸业,芬兰的斯道恩拉索和欧芬汇川,瑞典的利乐和SCA等等。
这些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宏大的规模,独步包装行业的创新能力,在国际包装市场呼风唤雨。中国的包装行业虽然整体规模很大,但是绝大多数均是单打独斗的中小型企业,中国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占据的份额也非常低,在整个行业的号召力较弱,在国际上基本没有影响力。
未来几年,在中国经济形势波潏云诡,前途变幻莫测的情况下,若中国的龙头包装企业能够走出国门,在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国际市场赚取外汇,将有利于中国包装民族品牌的生存和发展。
能干且具备职业操守的经理人难找
中国的包装印刷行业起步于一片空白之上,在中国包装印刷行业腾飞之时,几乎没有象样的经营管理人才。由于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经过30年的发展,一些从外资包装企业出来的人才占据了各大包装企业的显要职位,但仍然掩盖不了行业人才短缺的事实。
近几年来,中国的包装企业一直埋头赚钱,所赚取的利润亦悉数用于购买先进设备和扩建厂房,却极少有企业舍得花钱用于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迅速下滑,中国包装企业的短板得到无限放大。
更为不幸的是,当中国的包装印刷企业还未能补齐这些短板,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工业4.0时代已经不期而至。对众多包装印刷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挑战。